在线配资软件 大唐最幸运的诗人,36岁高中状元85岁衣锦还乡,为官50年从未被贬_贺知章_长安_越州
在盛唐时期,谁是最幸运的诗人?如果要挑选出一位人生赢家,贺知章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。他不仅在36岁便一举高中状元,而且到85岁时依旧能衣锦还乡,过着富贵荣华的生活。五十年仕途,他从未遭遇过一次贬职,人生可谓顺风顺水,堪称官场中的“幸存者”,更在文学创作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。那么在线配资软件,是什么让他在这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始终保持如此稳固的地位呢?贺知章究竟有着怎样的背后故事?
少年才俊,天赋异禀
贺知章的少年时期,简直是传奇中的传奇。来自永兴城的贺家,素有文人世家的传统。贺知章年少时就展现出过人的才智,每天早晨总是捧着竹简在院子里研读,开始了他与书籍的亲密接触。尽管永兴不过是一座小城,但在当地,这里的人文氛围极其浓厚,许多文人雅士常常聚集在一起吟诗作对。而年幼的贺知章在父亲的带领下,早早地与这些文人雅集接触,文学修养自然日益提升。
展开剩余86%当他七岁时,在一次家宴上即兴作诗,字句流畅,意境深远,令在场的宾客都感到惊叹不已。而九岁时,他所作的《咏梅》更是在越州城传遍开来,许多书院都纷纷邀请他前去讲学,年少的他便已成了当地的名人。十五岁那年,贺知章随父拜访了几位名士,面对他们的提问,他的回答如泉涌般流利,得到了这些老学者的一致称赞。
十九岁时,他终于高中秀才,而他的文章则被主考官誉为“笔锋如剑,才气纵横”。越州城的茶馆常常有人讨论这位少年的才学,许多人都感叹他将江南水乡的婉约美与少年人的豪情气概融为一体。尽管科举之路上他也曾遭遇过挫折,但他从不放弃,反而将这些失败化为动力,继续在诗词中奋勇前行。36岁时,终于传来了京城的好消息——贺知章高中状元,整个越州为他欢庆。
酒楼豪杰,风趣横生
来到长安的贺知章,被人们称为一位有趣的人物。在官场上他遵循规矩,但私底下却充满风趣,喜爱酒宴和与朋友的相聚。他特别钟爱越州的米酒,每当他进京城时,总会带上一些,说是酒里藏着故乡的味道。
他与李白初次相遇时,两人便一见如故。在酒楼里对饮三巡,诗兴大发,直至店小二提醒打烊时才停下来。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两人饮酒到忘我时,竟然忘记了带钱,于是贺知章便笑着将一只金龟解下交给店家:“这龟值千金,今日与这位豪杰同饮,值得。”这一段趣事很快在长安流传开来,成为当地人热议的话题。
在与张旭的交情中,贺知章与他有着更深的联系。两人常常一醉方休,笔墨之间挥洒自如。曾有一次,张旭喝醉后,提议跳舞,而贺知章毫不犹豫地陪着他一起跳,吸引了路人的目光,成为长安街头的一道独特风景线。人们亲切地称他为“四明狂客”,虽然如此,他依旧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与喜爱。
官场风云,始终低调
尽管贺知章在仕途上从未遇到过重大挫折,但他的职业生涯并不像表面上那般波澜不惊。尽管他在国子监担任教员长达18年,看似平淡无奇,实则蕴藏着巨大的潜力。那时,他通过与学子的日常切磋,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,也积累了广泛的社会关系。他的教学风格既不拘泥于书本的解释,也强调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,这让他的课堂生动有趣,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。
有一段时间,贺知章结识了许多后来成为朝廷重臣的学子,这些人无形中为他的仕途铺平了道路。当他的姑表兄弟陆象先成为宰相后,便不遗余力地推荐贺知章进入朝廷。在担任太常寺少卿时,他主办了大型的祭祀活动,将传统礼仪与创新理念巧妙结合,获得了朝野一致好评。
升任秘书监后,他负责修订经典典籍,并提出了许多治国建议,但他从未刻意争功,始终保持低调的作风。即便是在四朝更替之际,贺知章依然坚守自己的一贯作风,既不参与党争,也不随意表态。众多朝中大臣私下都称赞他是“近五十年未卷入党争的奇人”。
诗书画琴,才艺全能
贺知章不仅是名出类拔萃的政治人物,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诗人。他的诗作虽然不多,但每一篇都堪称精品。《咏柳》描写了春日垂柳的柔美景象,意境生动;《咏萤火》则勾画出夜晚飞舞的萤火虫,寓意深远。他的诗才不仅仅在于技艺,更在于其独特的气韵和灵感。
他的草书艺术堪称一绝,笔法狂放不羁,别具一格。他曾经在醉酒中写下整篇《兰亭序》,虽与王羲之的笔迹有几分相似,但也自成一派,被人们称之为“醉草”。他不仅擅长书法,还精通音律,每当春日来临时,便在府中与朋友们举办雅集,弹琴吟诗,度过了一段段快乐的时光。
最后的归乡,平淡而深情
八十五岁时,贺知章决定回到故乡,告别了自己效力一生的朝廷。他的归程令朝野为之震动,唐玄宗亲自为他送行,并在御宴上亲手为他斟酒。贺知章感慨万千:“臣在长安五十载,今日得陛下如此厚待,死而无憾。”他回到故乡后,特意去拜访了家乡的老宅,门前的老柳树早已长得比房檐还高,而那片熟悉的街巷,也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。
站在柳树下,看着一群孩童在街上玩耍,贺知章忽然想起自己少年时的模样,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。孩子们好奇地看着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,笑着问他从哪里来。那一刻,贺知章满怀感慨,心中翻涌起无数的情感与回忆。
这一刻,他想起了那句千古绝句——《回乡偶书》,那是他一生经历过的一切,最终化作了最美的诗篇。贺知章的成功不仅是天赋与机遇的结合,更是一种从容不迫、智慧深沉的体现。
他的一生,如同大唐历史中最完美的诗篇,深深刻画出了一位才子诗人的卓越与风采。
发布于:天津市